空间站摄影系列零基础教程(2)空间站过境轨迹的拍摄

空间站摄影系列零基础教程(2)空间站过境轨迹的拍摄

前文中,我们详细讨论了空间站过境的基础知识,明白了空间站过境的方向、速度、亮度等。那么,如果我们手头没有合适的长焦设备,甚至连单反相机都没有,该如何记录空间站的过境呢?空间站过境最简单的记录方法是用裸眼观测,并记在心里。但是自己看到了可能难以向别人呈现,有没有什么简单快捷的方法留下一些“观测证据”呢?

这就是最简单的:空间站过境轨迹的拍摄。大家都知道星轨拍摄,凭借地球自转导致的星空移动来在画面上产生轨迹,形成一个个同心圆;如果用类似的方法拍摄快速划过的空间站,就会在画面上留下一条亮线,这就是空间站的过境轨迹。所以,其思路和星轨拍摄一样,并无太多技巧可言。

本文着重介绍一些手机拍摄的技巧。手机是我们每个人都随身携带的,如果出门在外偶遇空间站过境,那么唯一可用的记录手段就是手机的相机。那么,如何利用手机拍摄空间站过境轨迹呢?

第一种思路是长曝光法。长曝光需要保持手机绝对稳定,首选使用简单的三脚架进行固定。但是三脚架也不是我们出门在外会随身携带的,这时候就要利用好身边的东西,比如一块地上的砖头。

1.      首先确定好空间站过境的天区,然后在手机相机的设置中开启“定时拍摄”功能,即点击拍摄X秒后触发快门。

2.      然后,将手机斜靠在地面的砖头、台阶等突起上,呈倾斜向上的稳定姿态,确认手机不会滑落,可以借助其他重物抵住手机下端,确认手机镜头指向相应的天区,如有广角镜头,建议调至广角以增加拍到空间站过境的概率。

3.      机位调整完毕后,进入手机相机的专业模式,调整曝光参数:如果在城市中较强光害条件下,建议iso调至最低50防止过曝,然后快门时间s调整为30s,对焦模式AF/MF调整为MF手动对焦并将滑块拉至最右端(无穷远)。尽量在设置中开启最高画质的原片raw,以增加拍摄位数,为后期调整提供更大的空间。如果在野外光害等级较低,可适当提高iso400-600左右。推荐在正式拍摄前先进行模拟拍摄,以确保参数和角度无误。

图1 手机拍摄参数(华为手机为例)

4.      调整完毕后,等待空间站过境至相应天区,触发快门,并立即将手机倒扣于指定位置,30s曝光内不要触碰也要防止他人靠近或是在黑暗中踩到你的手机。

如果拍摄顺利,你会得到一张画面不是全白也不是全黑的照片,画面中可能还有部分亮星和一些肉眼看不到的星座。其实这是城市中用手机拍星的方法,但是可以同样适用于空间站过境拍摄。30s的时间足够空间站在画面中划过大约一半的轨迹,形成一个“光柱”(前提是空间站在接近中天位置,速度最快;如果在近地面的天空拍摄空间站过境轨迹,其速度会大大减慢,因此留下的轨迹也会比较短)

                 

图2 低角度过境留下的较短轨迹

这时得到的照片天空会呈现一种亮灰色,星星和空间站都被淹没在光害之中。我们需要进行一定的后期强化来减弱光污染,凸显其轨迹。比如使用最简单的手机端美图秀秀为例,主要操作有:调色-降低亮度-提高对比度-降低高光-提升暗部-锐化细节-增强清晰度;不同的图片适合不同的参数,不同人也有自己的审美,需要自己多尝试。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手机的自动白平衡在暗光环境下可能会失效,可能每次拍摄出的图片天空背景颜色不尽相同(蓝色、紫色、灰绿色等),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进行后期调色。但应遵循不过度、不魔幻、接地气不接地府的原则。

当然,你也可以使用电脑的PS甚至是Pixinsight利用其DBE进行光污染去除和精细后期,作者对于后期此类照片并不精通,此处不再详细展开,大家可以自行开展有益尝试。

图3 光污染的减弱与星空强化后期

(注:这张照片为直接把手机倒扣在平地上拍摄)

   除了单张长曝光,还可以选择部分手机自带的“星轨模式”进行拍摄,优点在于可以记录下更长时间的过境轨迹。一般在手机相机的“更多”中寻找是否有“流光快门”功能,然后选择“绚丽星轨”或者类似选项。该功能的本质是连续短曝光然后进行自动叠加合成,因此可以在较高信噪比的情况下记录亮点的移动轨迹。并且,省去了繁杂的后期,直接输出一张图片。同样,该功能也许保持拍摄机位绝对静止,否则可能会出现奇怪的轨迹。部分新款手机开放了流光快门的专业模式,其调整思路与前文类似。

图4 流光快门功能(华为手机为例)

用更加专业的单反相机记录时,其实与手机拍摄思路类似,如果看懂了上文,那么应该能自己推演出相机合适的拍摄方案。这里仅做一些特殊补充:

1.      连续轨迹和虚线轨迹

相机可以采取长曝光连拍的方法,记录更完整的过境轨迹。大部分相机星轨就是这样拍摄的。但是,拍摄空间站时,由于其高速的移动,每两张照片间隔的单反快门关闭和存储时间内,它会移动一小段距离没有被记录。后期叠加的结果就是轨迹会呈现“虚线”形式。如果要避免此类现象,应使用高感状态下的视频模式快门常开拍摄,后期再拆解视频叠加可得连续轨迹。

2.      好的空间站过境摄影作品,应体现地景与星空形成主题,能讲述一段故事,或是构图别出心裁。比如,古建筑与空间站,体现出时代变迁的对比;摩天大楼或地标、天文台与空间站同框,完美的构图表现出拍摄者的用心;专门带一个空间站或航天模型设计进画面中,别有一番风趣;再或者,更为罕见的是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空间站同时过境,在天空中交汇会形成“X”型十字,更有视觉冲击力。

图5 中国空间站过境紫金山天文台  作者:徐智坚

图6 中国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同时过境 作者:李永刚

3.      专业相机拍摄后推荐使用Sequator进行堆叠和光污染去除,它有自己的星轨叠加功能,并且具备强力但不过度的自动光污染去除算法,以及其他一些十分实用的功能,推荐读者自行探索。

4.      部分重要航天任务其间的空间站过境值得格外关注,比如中国空间站的神舟飞船或天舟飞船再入前,与空间站伴飞,此时拍摄可以发现主体轨迹旁边还有一个暗弱的平行线。

图7 中国空间站和天舟四号伴飞过境 作者:李永刚

5.      空间站出地影部分的轨迹也值得关注和拍摄,因为这时空间站会有快速显著的亮度变化,最后拍摄出的轨迹会像是带着一个尾巴的流星。

     文章内提及了一些有趣的摄影思路,感兴趣的读者可自行搜索更多相关作品。

文章内容仅代表个人理解和经验,可能有一些部分的内容有误尽请指正,也欢迎更多对空间站摄影感兴趣的朋友们讨论和分享自己的经验。

本文作者@RDX,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您的分享传播是我更新的动力,谢谢!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