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51和它的伴星系ngc5195(完整版)

M51彩色版本出图,LRGB总计32小时。L通道总计拍了30多个小时,2400mm的焦距对视宁度是个考验,筛选出无月光影响、视宁度极好的数据仅剩10小时,信噪比略低,因此仍然使用上次的20小时的L通道,稍微有点糊,只能等下个赛季继续拍了。 我们一般所说的M51的图像实际上包含了漩涡星系M51本身(NGC5194) 以及其伴星系NGC5195星系。两者之间的的相互作用导致了M51非常显著的悬臂结构以及悬臂附近氢富集而形成的大量蓝色的星爆区域,同时也可以看到M51的一条悬臂因潮汐力被向后拉伸直至NGC5195的后方,产生了一条桥状的连接结构,桥上面还有许多非常明显的恒星形成区域。NGC5195本身是一个棒旋星系,但因为相互作用而变成了十分扭曲的形状,从拍摄图像上看M51的外围还可以隐约看到NGC5195的部分星系晕环绕着它。

  • 拍摄地点: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长己线 云南摩谷远程天文台
  • 镜头/望远镜: Explore scientific 12" RC
  • 相机: QHY16200A
  • 赤道仪: EQ8
  • 滤镜: Antlia V-pro LRGB
  • 拍摄张数: L:130,R:25,G:18,B:24
  • 曝光时长: 单张600s
  • 评委点评
  • 作者的设备真令人羡慕啊,不过楼主LRGB的拍摄比例确实有待商榷,如果我没记错F8的镜子对于星系来说,10-15小时的L通道,星系主体信噪比就已经足够了,继续累计虽然略有提升,但效果和时间极度不成正比,本人也尝试过30小时的L,后悔莫及,浪费大好新月晴天,但是当L通道累计接近100小时时,一些暗部细节又有明显提升,比如暗云气,弥散团内光,所以需要楼主根据目标自行判定,RGB单通道不建议低于5小时,否则信噪比过低,彩噪过高,色彩校准就难以准确,比如作者此图就有类似问题,L与RGB不成比例的搭配感觉冲水现象严重,背景平衡参考上下限可以用默认值和0.00001,色彩平衡框住星系本身,去掉星点参考,基本上就是准的,后期可以进入PS微调,同时拉饱前切记彩色部分先降噪,星点感觉没什么太大问题,可以stx提取星点单独反卷积提高锐度后再贴回去,星系主体细节也有待加强,比如反卷积,HDR等,整体来说此图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期待作者下赛季补充一定的RGB通道后出张大片
  • 这张素材信噪比相当足,比较可惜的是后期处理上欠了火候。首先说,背景死黑是一个问题,目前比较主流的做法是保证背景中灰,这样对一些信息量的保留有很大帮助。接着就是细节提取,反卷积没有做到位,太过小心,星系中的纹理没有体现出来,糊糊的。可以增加保护层,做更多次的迭代。星点问题是和反卷积挂钩的,不过这张星点没有太多被诟病的地方。最后说到颜色,在做CC的时候,白点选星系部分,勾选结构分析,白点选全图,不勾选结构分析,多尝试一下。LRGB的重点是色彩还原,不存在额外的色相改变,最多就是加饱和度。
  • 刚看第一句,以为作者的RGB只拍了2小时,吓一跳,不过看后面的时间还可以,总之RGB信噪比上去了,有利无弊。从作者筛选片子的过程来说,是个精益求精的人,很钦佩,这个作品也是个不错的作品,有反差、有层次。颜色这块感觉是有点冲水的痕迹,一方面L与RGB的曲线不要差异过大,如果想要星点的颜色丰富,可以试一下ArcsinhStreth拉伸。当然颜色校准也非常重要,对于M51这种,常规的BN加CC就够了,建议直接用星系作白点参考,也可以用PCC等辅助看下。
  • 解析图
  • 天球定位图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