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目标来来回回拍了近2个月,去掉50%以上拍废的,留下了这些62小时。有24小时是H通道,主要还是因为拍摄H的时候,月亮比较大,累计了这么久才出现比较明显的小红花。拍摄完毕后L的信噪比比较突出。因为拍摄环境比较差,视宁度和天气时好时坏,所以星点无法避免的有些问题。整体下来,虽然拍了这么久,但还是没法和远程台的比;不过但看效果,尘埃带的细节和颜色出来了,自己还是挺满意的。

  • 拍摄地点: 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贺村镇 我家
  • 镜头/望远镜: 102apo
  • 相机: 2600mm
  • 赤道仪: HEQ5+EQ6R
  • 滤镜: HLRGB
  • 曝光时长: 62h
  • 评委点评
  • 整体来说还不错。不过图片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太暗了,颜色太阴沉了,尤其是蓝色,像是凭空硬拉出来的。问题如下:拉伸,颜色,细节等方面。首先是拉伸。可能作者是为保留星系中心的尘埃带,对图片进行了低程度的拉伸。这导致图片比较暗,导致颜色特别阴沉。需要注意一下,正确的拉伸是保证图片整体观感的第一要义,被拉伸掩盖的结构用HDR与颜色差异分离开。如果不能够HDR或者造成了不舒服的效果,就应该果断舍弃星系中心的结构!其次是颜色,除去因为低拉伸造成的阴沉颜色,M31主体的颜色分离度不够好。如果M31最外层的暗尘埃带是暗褐色的,中心附近的尘埃带是棕色的,中心以及尘埃带之间的云气是米黄色的话,颜色分明的图片会非常好看,需要注意一下。
  • 看到62小时的打野片,我不禁一个卧X,太卷了!打野届的天花板了!这让那些一年晴天数加起来不到20天的地区,让那些工作繁忙最多只能打野一晚的同好情何以堪?!哈哈哈!不吐槽了!这幅作品是真的很“Final”了,颜色、细节无可挑剔,但既然打野这么久弄出来的作品,后期咱还是应该做的再好些,你看星系内部区域噪点还很大,而背景星空缺不怎么看得出来,判断可能是作者压黑了背景,降噪咱还是应该通过正常手段,不要压黑,丢细节,而且降噪效果也不好。建议作者再重新做一做降噪,然后背景适当调中性灰,这样星系外部的细节应该会更好,内部的结构也会更丝滑
  • 62小时打野的31已经具备很高的信噪比了,从参数看,前期拍摄无可挑剔,后期需要加强,首先不能因为拍了很多Ha通道就肆无忌惮的拉饱和,使得小红花的颜色溢出了,并且星系核心也出现了粉红色晕影,这是不科学的;其次,反卷积过头了,出现了一些橘皮结构,可以增加最后一栏的图层降低出现橘皮的概率;最后核心亮度处理过曝,出现明显的圆边。
  • 天球定位图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