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C2903是一个位于狮子座的小众的目标,本在快餐List中,累计到10h习惯性经暴力拉伸摸奖,发现星系有一层暗弱的外圈旋臂,遂打算继续累计提升信噪比。
在第5晚(30h)去光晕做预处理后惊奇发现星系后方竟有一层暗弱的潮汐尾,查阅了Astrobin、NASA均未发现关于此的详细记录,既然没作业可抄,那就拉上3位小伙伴纯开荒吧!
2台f5八寸RC采用bin2拍摄93h的L后,得到了从核心-内圈-外圈-星系晕-潮汐尾-IFN的梦幻过渡,未曾想这个作为快餐的目标,竟有丰富的层次,可谓只要曝得深,万物皆可IFN😆
C8HD直焦2300mm,15s短曝多叠拍摄核心,1420/5260,合6h
直焦RC8拍摄RGB序列,单通道8h左右,合24h。
后期的难度基本全在L图层的整合上,去星+去光晕后潮汐尾已较为明显,但背景信噪比依旧谈不上高,通过bin3重采样+降噪才把IFN的轮廓逼出来,用同样操作手法对比了30h、60h和93h的背景轮廓,确定了背景尘埃的模糊形态。
和兄弟们一起开荒真的太开心了!
在第5晚(30h)去光晕做预处理后惊奇发现星系后方竟有一层暗弱的潮汐尾,查阅了Astrobin、NASA均未发现关于此的详细记录,既然没作业可抄,那就拉上3位小伙伴纯开荒吧!
2台f5八寸RC采用bin2拍摄93h的L后,得到了从核心-内圈-外圈-星系晕-潮汐尾-IFN的梦幻过渡,未曾想这个作为快餐的目标,竟有丰富的层次,可谓只要曝得深,万物皆可IFN😆
C8HD直焦2300mm,15s短曝多叠拍摄核心,1420/5260,合6h
直焦RC8拍摄RGB序列,单通道8h左右,合24h。
后期的难度基本全在L图层的整合上,去星+去光晕后潮汐尾已较为明显,但背景信噪比依旧谈不上高,通过bin3重采样+降噪才把IFN的轮廓逼出来,用同样操作手法对比了30h、60h和93h的背景轮廓,确定了背景尘埃的模糊形态。
和兄弟们一起开荒真的太开心了!
- 拍摄地点: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贵南-黄沙头专线,贵南-过马营专线 青海省森多远程天文台
- 镜头/望远镜: RC8 x3,C8HD
- 相机: qhy268m,asi2600mm,asi533mm
- 赤道仪: Azeq6,neq6
- 滤镜: LRGBH
- 拍摄张数: 若干
- 曝光时长: 163h
- 其它: L-98h,RGB-37h,H-28h
- 天球定位图
星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