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格天体(Hoag's Object),放大在中心才能看到。
它是一个很有名的星系,也被称为非典型星系,发现时间1950年 。发现者为天文学家亚瑟·艾伦·霍格,最初他认为这个天体不是行星状星云就是一个特殊星系,而后由更强大的望远镜证明其确实是特殊星系。
霍格天体距离地球约6亿光年,直径约10 - 12.5万光年,红移12740 ± 50 公里/秒。
它是由年轻的蓝色恒星组成近乎完美的圆环环绕在核心为年老黄色恒星的周围。其周边完美对称的环形和中心结构之间有直径5.8万光年的空白区域,该区域内可见其他星系,可见模糊光斑。
它的形成原因之一:数十亿年前可能发生了星系碰撞,但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星际的碰撞能够像拳头一般击穿星系而留下一个圆孔,且其他环状星系即便发生碰撞也不会留下这么整齐的尾迹和对称的形状。形成原因之二中心棒状结构引力效应:可能是中心棒状结构(后来消失了)的引力效应导致了如今的结构,但此假说也未得到确切证实。
它是一个很有名的星系,也被称为非典型星系,发现时间1950年 。发现者为天文学家亚瑟·艾伦·霍格,最初他认为这个天体不是行星状星云就是一个特殊星系,而后由更强大的望远镜证明其确实是特殊星系。
霍格天体距离地球约6亿光年,直径约10 - 12.5万光年,红移12740 ± 50 公里/秒。
它是由年轻的蓝色恒星组成近乎完美的圆环环绕在核心为年老黄色恒星的周围。其周边完美对称的环形和中心结构之间有直径5.8万光年的空白区域,该区域内可见其他星系,可见模糊光斑。
它的形成原因之一:数十亿年前可能发生了星系碰撞,但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星际的碰撞能够像拳头一般击穿星系而留下一个圆孔,且其他环状星系即便发生碰撞也不会留下这么整齐的尾迹和对称的形状。形成原因之二中心棒状结构引力效应:可能是中心棒状结构(后来消失了)的引力效应导致了如今的结构,但此假说也未得到确切证实。
- 拍摄地点: 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百花山林场 百花山
- 镜头/望远镜: c8hd
- 相机: 2600mc
- 赤道仪: am5
- 拍摄张数: 18
- 曝光时长: 单张300秒
- 天球定位图
星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