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混红色信息,G,H混绿色信息,O,B混蓝色信息,L再混一下,形成这个颜色的M16,就像RBG上加了一些窄带的颜色,素材来源Alpha(v2)

  • 镜头/望远镜: AG10+130APO
  • 相机: Fli Proline 16803
  • 滤镜: LRGBSHO
  • 曝光时长: 累计17小时
  • 评委点评
  • 深空摄影后期的探索,水真的非常深,比前苏联的科拉超深井还要深。楼主显然是一个乐于钻研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深空星友的人,相信楼主在达成这样的出图后,其快感仅次于小姐姐加了他的微信。这种不同后期方法的探索,就像不时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颜色非常舒服,星点还是RGB很自然的感觉。作为看客,我们的脑子在说我懂了,手却说:不!你不懂。
  • 此图颜色调的很不错,图像对比度可以再增加一点,凸显出星云。老鹰星云中间的创生支柱还有细节提升的空间,可以适当反卷积和锐化进一步压榨细节。
  •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LRGBSHO混色的尝试。我想先反问一个问题,为什么用这样的方式来混色呢?我的思考是,一般SHO的好处是反差大,混成彩色以后色彩鲜艳层次丰富。尤其对发射星云,RGB就是一团红色,SHO可以做到七彩伪色。而RGB的好处主要是星点颜色自然,反射星云反差大(如鸢尾花,女巫头),某些有反射有发射的星云(如调色盘,M42+周围的暗云)颜色多彩。所以我们在混色的时候不妨调出按通道调色的思维定式,思考某个对象的什么部分适合SHO,什么部分适合RGB,然后有机结合起来。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SHO星云+RGB星点。当然,这里的具体玩法可以比换星点要多样很多,而这个图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尝试。我也没有标准答案,只是鼓励作者向这个方向思考,从“为什么”出发,来展开系统性的探索。 关于图本身,有几个小意见。一个是部分星点的中心似乎过曝了,一个是我不是很理解为什么这样歪着构图,一方面主体创生之柱的角度比较奇怪,一方面星芒的角度也比较奇怪。如果是作者故意的,可以在描述里面解释一下,否则可以考虑做一些旋转和剪裁。 期待看到作者对于调色的进一步尝试和投稿!

评 论